协会要闻

协会要闻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协会要闻 > 协会要闻

国际商报:追溯体系为贫困地区补短板

发布者:佚名     发布时间:2019-05-30    

“种植端增收困难、消费端选择困难。品牌问题、质量问题、销售问题不解决,农产品流通的痛点会持续存在。”在5月7日~11日举行的商务部2019年第1期国家级贫困县商务扶贫政策培训班上,来自商务部市场秩序司的相关同志为126名国家级贫困县的一线商务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“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”的课程,这位同志是历次商务扶贫政策培训班的“金牌讲师”,他在课上提出的农产品流通痛点让学员们连连点头。

  一边是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化、标准化程度不高,存在信息不畅、物流不畅、渠道不畅、资金短缺等问题,纵有好产品也是销路窄、单价低,农民脱贫困难;一边是城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、消费安全越来越关注,该同志认为,追溯体系可以为贫困地区补短板,解决贫困地区农特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导致的质量管理困难,以及农特产品没有形成品牌合力导致的销路不畅、上行困难。

  他说,追溯体系可以成为整合相关扶贫政策的链条,以产业扶贫(建立品牌和支柱产业)为先导,整合各方资源,以追溯扶贫(品控和管理)为手段,以金融扶贫为支撑,通过电商渠道进行销售扶贫和消费扶贫推广,最终实现贫困户增产增收精准扶贫。

  这一推进已有例证。国内某知名中药企业聚焦国家级贫困县南江山高、富硒的特点,结合自身优势建设中药材产业追溯体系,通过“公司+专合社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启动了以丹参为主的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。该企业在合作区域进行了品牌、品控、标准和渠道“四个输入”,通过追溯系统实现了一物一码、一户一码、一村一码,精准到贫困户。在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,仅南江县沙坝乡草坝村丹参种植基地面积就近千亩,全县在2017年就已建成丹参科研示范基地2000亩,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4000余亩。

  “追溯扶贫为阿鲁科尔沁旗带来了标准化和现代化。追溯体系建设使牧区实现生产可视化、养殖绿色化。导入优质品牌,实现整合推广,丰富销售模式,牧民收入也随之提高。”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工信科技局干部魏海涛说道,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北部的国家级贫困县,也因为追溯扶贫让牧区得以换新颜,贫困户获增收。

  据悉,阿鲁科尔沁旗土地总面积14277平方公里,总人口30万,其中农业人口25.6万人。针对当地帮扶对象分散、区域产业规模小、产品无品牌附加值、扶贫羊牛等用法不当的牧区扶贫难点,阿鲁科尔沁旗政府借助追溯扶贫体系打造重点产品,并借力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将旗内有规模的10家企业全部纳入追溯体系。

  据悉,以塔林花优质羊肉品牌为先导,将精准帮扶与追溯体系建设结合,把贫困户的扶贫羊纳入追溯系统进行管理,与贫困户签订回收协议,每只羊可使贫困户增收100元左右,产品惠及2630户贫困户。而在进入全程可追溯体系后,羊肉成为海底捞餐饮公司及西贝餐饮公司的“最佳诚信供应商”和“最佳产品供应商”,借助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消费扶贫,通过中化集团渠道销售的可追溯,塔林花原始游牧生态羊肉已累计超过200万元。这也成为追溯体系协助企业拓展市场的一个范例。

  实践表明,通过构建从贫困地区产品生产源头到流通与消费的信息化追溯链条,利用追溯体系协助解决农产品上行问题、品牌问题,“扶贫+追溯”的模式可逐步实现生产过程能查看、产品质量有保障,促进生产与销售紧密结合,推动“山货出山”,将惠及更多企业、群众把绿山青山变成金山银山。

  追溯体系对精准扶贫的作用逐步显现,产品可追溯也已成为各个销售渠道的优选条件。市场秩序司相关同志表示,追溯扶贫要“过五关斩六将”,做好标准体系、质量安全、品牌创建、渠道对接、责任消费、效果评估这六方面工作任重道远。“在推进追溯体系建设的过程中,要注意产品标签不等于追溯,不是贴上一个二维码就算追溯产品;软硬件集成不等于追溯,管理机制配套才是体系顺畅的保障;追溯有成本,而成本要合理;追溯系统建设要与运营并重;追溯服务商也十分关键,选择服务商要多方考察,谨慎采购,细化需求,全程管理。”(作者:国际商报李子晨)